推广 热搜: 教育  家庭  学习  教育资讯  幼教  家庭教育  初中  高中  小学  家庭教育帮 

朱熹是什么朝代的

   日期:2024-04-24     来源:www.tmq8.com    浏览:374    
文章简介:朱熹是一位对国内封建社会后期有非常大影响的理学家。后人将他称为中国古时候学术史上三座丰碑之一。

朱熹是一位对国内封建社会后期有非常大影响的理学家。后人将他称为中国古时候学术史上三座丰碑之一。他的知识致广大、尽精微、综罗百代。他曾批评科举,他的著作反成了科举的规范答案。他被官场排挤,他的思想却成为钦定的官方哲学。他的儒学思想穿越800多年传承到今天,成为中国出色文化的要紧组成。这么一位出色的人物,让大家一块儿认识一下吧。

朱熹是什么朝代的

宋朝。

朱熹,男,宋朝人。享年71岁,谥号“文公”,封爵“徽国公”,世称“朱子”。

职业:理学家、思想家、哲学家、教育家、农学家、水利学家、天文学家、地理学家、地质学家、神学家、人类学家、美学家、文学家、书法家……

收获:

1、培育出数千弟子和门人,可考者321人。

2、创办了同安县学、武夷精舍、考亭书院,重建了白鹿洞书院和岳麓书院,亲自拟定了学规,编撰了小学到大学的教程。

3、著作126种,共400多卷,其中:文集104卷,撰书200多卷,言论集140卷,与由他编次、注解、校刊的书270多卷,还有1200多首诗词留存于世。

4、所著《四书章句集注》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规范。

5、西方自然科学的鼻祖。

6、“二进制”的刚开始发现者。

7、世界上第一个辨认出化石的人,比西方早出四百多年。

8、从对高山螺蚌壳的考察去研究地球的变化。

9、提出太阳系起源的“星云说”,比德国者哲学家康德和法国天文学家拉普拉斯早出五百多年。

10、对地质学化石、不承认神创论、宇宙起源、地心说、大地自转、日食与月食、潮汐、雪花六角晶体形状、雨虹等的形成、地理对气候的影响、生物与人类起源、农业生产结构、农作物布局及具体的生产技术等问题都有深入的研究。

朱熹思想倡导特征

1、觉得理是世界的本质,“理在先,气在后”,提出“存天理,灭人欲”。

2、理是事物的规律,理是伦理道德的基本准则。

3、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。朱熹又称理为太极,是天地万物之理的总体,即总万理的那个理。“太极只不过一个理字”。太极既包含万物之理,万物便可分别体现整个太极。这便是每人有一太极,物物有一太极。

4、朱熹倡导理依气而生物,并从气展开了一分为2、动静不息的生物运动,这便是一气分做二气,动的是阳,静的是阴,又分做五气(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),散为万物,一分为二是从气分化为物过程中的要紧运动形态。

朱熹以茶喻理的故事

朱熹是国内古时候著名的教育家,然而,就是这么一位大教育家,也与平时人一样,有着我们的癖好,爱喝武夷茶就是其中之一。大但凡出色的教育家,一定都擅长深入浅出的比喻。朱熹就常常拿茶来比喻深奥的理学,如在《朱子语类》卷一百三十八中记载:

先生因吃茶罢,曰:“物之甘者,吃过必酸;苦者吃过却甘。茶本苦物,吃过却甘。”问:“此理怎么样?”曰:“也是一个道理。如始于忧勤,终于逸乐,理而后和。盖礼本天下之至严,行之各得其分,则至和。又如‘家人嗃嗃,悔,厉,吉;妇子嘻嘻,终吝’,都是此理。”夔孙。

以上是朱熹与其高徒林夔孙的一段对话。其中的“家人嗃嗃,悔,厉,吉;妇子嘻嘻,终吝”,源于《易经》家人卦的九三爻,意思是:贫困之家嗷嗷待哺,而能辛勤劳作,未失正派家风,有悔有险,但终归吉利。富贵之家骄奢淫逸,一味嬉笑作乐,则有失勤俭之道,结果终要倒霉。

而文中的“理而后和”则源于周敦颐的《通书·礼乐第十三》,原文为:礼,理也;乐,和也,阴阳理而后和。君君臣臣,父父子子,兄兄弟弟,夫夫妇妇,各得其理然后和,故礼先而乐后。意思是:人际交往中的“礼”也就是“理”,人际交往中的“乐”也就是“和”,只有乐声和谐方能悦耳。人类社会的进步变化都是由随时随地的人际交往构成,因此,都遵循先“理”而后“和”的规律。譬如父子、兄弟、夫妇等人际关系,均要遵循人际关系的规范,也就是讲“理”,然后才能获得人际关系的“和”。所以说,守住人际交往的“礼”,也就是守住“本分”,而后才能得到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“和”。

武夷岩茶的显著特点就是先苦而后甘,由于朱熹刚喝了茶,就顺势说:“物之甘者,吃过必酸;苦者吃过却甘。茶本苦物,吃过却甘。”意思是,大但凡甜的东西,多数吃过将来会有酸的感觉。而苦的东西,吃后却可以产生出甘甜的滋味。譬如喝茶,入口明显是苦的,可过后却回味甘甜。林夔孙顺势问道:“此理怎么样?”这与大家学习理学有哪些联系吗?朱熹回答道:“也是一个道理。如始于忧勤,终于逸乐,理而后和。盖礼本天下之至严,行之各得其分,则至和。又如‘家人嗃嗃,悔,厉,吉;妇子嘻嘻,终吝’,都是此理。”意思是,这也是一个道理啊,生活开始于忧患勤奋,则最后可以收成安逸与幸福,就如“理而后和”的道理一样。因此说天下有约束大家行为的严格的“礼”法,大伙全都遵守了,那就达到全社会的和谐了。又譬如《易经》中家人卦的九三爻说法,都是同样的道理。

简而言之,朱熹就是用武夷岩茶先苦后甘的特点,深入浅出地向弟子林夔孙解说,生活“始于忧勤,终于逸乐,理而后和”之素位而行、先苦后甜的道理。

朱熹的哲理名句有什么

1、苦海无边,回头是岸。

源于宋·朱熹《朱子语类·卷五十九》。游荡在苦海之中,是没尽头的,只有准时悔改,才可以找到出路。

2、胜日寻芳泗水滨,无边光景一时新。

源于宋·朱熹《春日》。在这阳光明媚的春日,我来到泗水边上观赏着花草树木,那漫无边际的风光景色,一时间都变换了新的颜色。

3、即以其人之道,还治其人之身。

源于南宋朱熹《中庸章句》。要用那个人的技法,去应付他。这句话同“以眼还眼,以牙还牙”含义相同,说明要应付那些恶人的办法,去整治他们。

4、有则改之,无则加勉。

源于宋·朱熹《集注》。对于别的人之处我们的错误,假如自己具备,那样就即便改正,假如自己没,就应当努力的去勉励自己。

5、为学须先立志。志既立,则学问可次第着力。立志不定,终不济事。

源于朱熹《朱子语类》。不管做什么事情,必须要先立下志向。只有先立下志向,才可以使得学业加深,假如没立下志向,最后便不可以够获得成功。

6、循序而渐进,熟读而精思。

源于宋·朱熹《念书之要》。念书要循环渐进,经过反复阅读,然后精进。

7、念书有三到,谓心到、眼到、口到。

源于南宋·朱熹《训学斋规·念书写文字》。念书有“三到”即要做道心到、眼到、口到。

8、少年易老学难成,一寸光阴不可轻。

源于宋·朱熹《劝学诗》。年少的时候容易获得成功,到老了却非常难有收获。短暂的时光都不可随便的废弃。

9、问渠那得清如许,为有源头活水来。

源于宋·朱熹《观书有感》。哪儿的水渠可以有如此清清的河水,只有大家不断汲取新的常识,就会有源源持续的流水从源头中淌出来。

10、半亩方塘一鉴开,天光云影共徘徊。

源于《观书有感》。半亩的方形池塘,水面清澈,打开就像是一面明亮的镜子,蓝天和白云的影子都会倒映在池塘的水面上,在上面来回游动。

 
打赏
 
更多>相关推荐

推荐图文
今日推荐
点击排行
网站首页  |  关于我们  |  联系方式  |  使用协议  |  版权隐私  |  网站地图  |  排名推广  |  广告服务  |  积分换礼  |  网站留言  |  RSS订阅  |  违规举报